視網膜脫離是一種嚴重的眼科急癥,如果沒有把握黃金時間及時治療,可能導致永久性視力下降。近日,陳大叔(化名)遭遇了視網膜脫離,幸而得到救治重獲清晰視界。
大叔左眼“破了個洞” 眼科醫生為其“補輪胎”
50歲的陳大叔日常工作需要開車及進行貨品搬運,某日左眼眼前突然出現黑影飄動,看東西有遮擋感。一開始陳大叔并不在意,然而十余日過去了,眼前黑影并沒有消失。于是,陳大叔前往泉州愛爾眼科醫院進行眼部檢查,通過眼底照相等設備檢查后發現陳大叔的左眼視網膜竟然“破了個洞”,引發孔源性視網膜脫離。
當得知自己看不清的原因是因為視網膜脫離時,陳大叔非常意外且擔憂,眼底病科副主任周瑞武醫生體察到其焦慮的情緒安慰道:“視網膜脫離確實是非常需要重視的病癥,視網膜脫離修復手術需要認真檢查尋找視網膜裂孔并設計手術方案。但是就像是給汽車輪胎‘補胎’,能讓已經脫落的視網膜重新復位,我們會盡力挽救您的視功能。”周瑞武醫生結合陳大叔的工作屬性運用通俗易懂的語言、簡筆畫及眼球模型為陳大叔講解手術方式,讓其心情得到放松。經過認真檢查,與陳大叔溝通治療方案,最終確定更適合他的手術方式——鞏膜外加壓手術。
之后,由周瑞武醫生主刀,泉州愛爾眼科眼底病科團隊為陳大叔進行手術。術后兩個月復查時,陳大叔的左眼恢復良好,視力也得到了提升,“周醫生真的很好,醫術精湛,術前術后也很關心我的病情,耐心叮囑我注意事項,我現在已經照常工作了,自己開車也不成問題。”據了解,陳大叔在復查時十分感激周瑞武醫生的救治,為其送上暖心的電子錦旗表達心意。

(陳大叔為周瑞武醫生送電子錦旗 通訊員供圖)
眼科醫生科普:守護視網膜的“加固工程”
那么,什么是視網膜脫離呢?對于視網膜脫離都有哪些救治方法?為進一步提高泉州愛爾眼科醫院醫療服務水平,優化廣大人民群眾的就醫體驗,現按照《醫療衛生機構信息公開管理辦法》,周瑞武醫生進行如下科普:
視網膜脫離(簡稱“網脫”)是視網膜神經上皮層與色素上皮層的分離。視網膜脫離后外層視網膜得不到脈絡膜的血液供應,如不及時復位,視網膜感光細胞會發生凋亡,視力就不易恢復。高度近視、眼外傷、視網膜裂孔或撕裂、糖尿病視網膜病變、炎癥或感染、遺傳因素等原因都可能造成視網膜脫離。
視網膜脫離需進行及時的手術治療,常用兩種方法:外路和內路。內路手術即玻璃體切除術,該手術方式是近30年來針對孔源性視網膜脫離采取的治療方案,彌補了外路手術不能達到的一些缺陷。手術需切除玻璃體后對視網膜進行復位處理,術后需填充氣體或硅油支撐視網膜,患者需俯臥位一到三個月,如有硅油填充,還需再次手術行硅油取出。傳統外路手術包括鞏膜外局部墊壓術和鞏膜環扎術,通過在眼球外部(鞏膜表面)放置硅膠或海綿等加壓物,向內頂壓眼球壁,使視網膜裂孔與眼球壁脈絡膜貼合,從而實現視網膜復位。此技術至今已開展多年,手術后患者視力提升快,不影響工作和生活。但手術方式有一定的適應癥,比較適合早期的視網膜脫離,裂孔比較靠近周邊,玻璃體增殖不明顯,裂孔不是特別大的孔源性視網膜脫離。

鞏膜外加壓手術(鞏膜扣帶術)相比內路手術具有以下幾點優勢:
一、安全性:相較于玻璃體切割手術,不切開眼球,避免眼內感染;不切除玻璃體,不影響眼內晶狀體等組織的新陳代謝。
二、術后恢復快:無需長期俯臥位(術后第2天正常用藥,術后1周可恢復輕度工作)。
三、聯合治療潛力:可與玻璃體手術、眼內填充術聯合,提升復雜病例成功率。
此外,泉州愛爾眼科醫院已經開展視網膜復位術的新型治療技術——折疊式頂壓球囊(FCB )鞏膜外加壓視網膜復位術,可以利用三維重建計算,在術前精準判斷裂孔位置,有效提高復位裂孔定位的正確性和手術成功率,為孔源性視網膜脫離患者提供新的治療選擇。
周瑞武醫生溫馨提醒市民朋友:視網膜脫離需要以急診和急救的方式對待,把握好72小時黃金手術時間窗。泉州愛爾眼科醫院保持24小時眼外傷、急性青光眼、視網膜脫離等救治綠色通道暢通,為眼科急癥患者提供快捷、優質的醫療服務。(通訊員 周瑞武 蘇潤鈺)
正確答案: 腦供血不足 答案解析: 站起來頭暈是由于短暫的腦供血不足引起來的,當由臥位變為直立位時,由于重力的作用使靜脈擴張、靜
版權聲明 | 關于我們 | 聯系我們 | 廣告服務 | 網站地圖 | 回到頂部
電話:0595-28985153 傳真:0595-22567376 地址:福建省泉州市豐澤區田安南路536號五樓
CopyRight ?2019 閩南健康網 版權所有 閩ICP備10206509號-10
閩公網安備35050302000974 